杜瑟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31 )
- 编剧太无能了!
-
杜瑟
(得句疑人有 看书不厌忘)
评论:
Gladiator II
说明:不是影评,只是观影和聊天记录。“编剧太无能了!”是女儿的原话。10分她只给5分,所以实际上是豆瓣的2.5星,但看在老雷和老华的份上,我四舍五入,给3星。(具体换算的讨论见回复) 看这个片子是早就和女... (16回应)
- 后电影时代的末日电影
-
杜瑟
(得句疑人有 看书不厌忘)
评论:
Furiosa: A Mad Max Saga
昨天和女儿去看了,记一笔。 1、影院周二有折扣,我们戏称为Super Tuesday,票价(税后)六刀整,六刀如今只够在华人超市吃半个盒饭。买票时我抽出信用卡让她去付钱,她说她不能用我的卡。我让她仔细看看,她发现... (40回应)
杜瑟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杜瑟 说:
昨晚看着已是12点,和女儿已经聊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我说:你早点睡吧。她反问我:你怎么今天睡那么晚?我说:晚上吃的哥伦比亚饭把我给放倒了,六点半睡过去,你给我发短信的时候,我正好刚刚醒。 吃哥伦比亚饭之前我看了《七宗罪》30周年重映。“大卫二奇”我都喜欢,林奇已经走了,芬奇要抓紧机会看。看过《七宗罪》三遍,但没有在大银幕上看过,这次机会难得。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大概是在96年,看的是时不时爆雪花的几手转录录像带。出国后去blockbuster租过“高清”录像带,blockbuster哪年倒闭,不记得了。后来又买DVD,DVD机坏了以后没有买新的。如今家里三个电脑都没有光驱了。 1995年,Gwyneth Paltrow才23岁,已经出演《七宗罪》这样的电影,而片中的丈夫Brad Pitt,在现实中是她的男友! 对了,当时最早定下来的主要演员其实是Paltrow。 悬疑、探案、黑色和宗教,都是我喜欢的类型,这个片子把这些元素放在了一起,而且是老少双雄,加上绮年玉貌的Paltrow。芬奇也正当年,当时他拍完《异形3》,很讨厌片厂对他指手画脚,拍这部时,他坚持一定要用最后那个惊人的结局,也是原剧本最初的结局。 整个片子不停地下雨,最后结局却是艳阳天。看前三遍时,一直以为是在纽约,这次却发现没有明确说是纽约,虽然有很多暗示:小夫妻从费城刚搬来,从郊区大房子搬进了地铁开过会瑟瑟发抖的小公寓,老头说这个城市的冷漠,满是绿色灯罩台灯的图书馆…… 华盛顿最先被邀请出演年轻警探,他拒绝了,后来后悔了。帕西诺最先被邀请出演老警探,他拒绝了,后来也后悔了。芬奇对皮特和弗里曼说,这不是一部让你们将来被记住的片子,而是一部让你们骄傲的片子。他错了。30年后,电影院座位坐了三分之二,三分之二的观众是年轻人。很多人说电影没落了,此话不假,但还是有一批热爱电影的人。 我对女儿说,放下电话后我准备读一遍剧本,虽然在美国呆了那么多年,还是有不少对话没听清,她说这听着很悲剧。等她春假回来,我将邀请她一起观看这个片子,听听她的评论。
杜瑟 转发
余英时不能理解的,我来理解一下。 鲁迅不骂日本人,不骂蒋介石。鲁迅在日本生活多年,日本朋友多,日军侵略上海时他去内山书店避难,看病用日本医生。他通过蔡元培拿政府特殊津贴,“特约著述员”一个月300大洋。蔡元培其是国民党右派大佬,412清党主力。 周作人附逆,舒芜有过分析。周二对中国和日本都有极深理解,觉得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所以当汉奸享受带来今生的好处就足够了。他没预料到的是日本去打美国,中国最后胜了。《知堂回想录》写于1960到1962年间,在香港连载,那时候日子已很不好过,主要还是为了赚钱,那几年和鲍耀明通信,让人家从香港给他寄猪油、味精、奶粉、糯米啥的。 鲁迅周作人也要养家过活,为生命和生活计,一些选择不难理解。余英时教授衣食无忧,不从这个角度理解,也可以理解。 哆啦A梦的记忆的广播
杜瑟 说:
昨天大年初一,老家的传统是先放开门炮仗,然后吃糖年糕+糯米小圆子。糖年糕有纪念伍子胥的意思,但这里买不到,我又想吃点不一样的,于是给自己做了武汉的过早套餐,热干面+蛋酒。 吃面常有南北之争。有一次和爱吃面的妹妹聊天,她说她喜欢吃北方筋道的手工面,但如果吃苏式面,那点碱水气也是不能少的。听了觉得深合我意,热干面也一定要用碱水面,我曾经用普通挂面做,总是差点意思。最近突然发现隔阵子补货的网站新推出蔡林记的碱水挂面,大喜之下,一下买了五卷。每卷1斤,3.5美元,比常吃的像台湾五木挂面贵一倍不止。 芝麻酱是六必居的,运输和储存时间长,凝固在底部,为了澥开费了老劲,加了香油后,拿勺子不停地切压搅拌。小菜腌豇豆,辣加的是四川双椒酱。蛋酒老家叫酒酿蛋,本来还想买酒药自己做米酒,下次吧。这次连葱花都是自己种的,我尽力了。 吃完面去看电影,20多年来第一次看初一首映场,而且还是中文+IMAX。这次几个新片,最想看射雕,但找不到上映的地方,能看到《封神2》已经很不错了。AMC前些年被万达收购,但这家离我半小时车程的AMC影院却基本不放中文电影,倒是每个周末都放印度电影。这次《封神2》只放初一一天加初二的早场。 片子除了飒爽的邓婵玉,其余一般般,不如第一部。看片尾credits,几个编剧一稿稿改,改出这么个故事,有点说不过去。邓婵玉出浴正常,姬发也光了膀子,电影总要有卖点。这些年对蓝幕CG大片有点厌倦,两个月前看的《角斗士2》也觉得一般般。《封神演义》原著我看过的遍数比《西游记》还多,怪力乱神大合体对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特别有吸引力,宝物层出不穷,法力一个比一个高,拍成电影只能抛弃大部分,从这个角度说,魔改也是不得已。 徐克的《东方不败》是1992年拍的,1993年首届上海电影节时放映,我在天山电影院看的,真是如痴如醉,莫大的享受。这次《射雕》听说有很多实景,是不是更上层楼?现在大屏幕电视不贵,要不要搞一个?或者明年干脆回去过春节?
订阅杜瑟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