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好像刚学会用老年机就来拍科幻了一样
陆川,仿佛看了很多好莱坞科幻而导致自己不会写故事了,只会照抄。但又看得不够多,既分辨不出好坏陈新,又只能画皮不能画骨。邯郸学步的感觉。虽说现在手机也能拍电影了,但是说的也是智能机,不是老年机。也不能说刚学会用老年机就来拍电影吧。 这么说吧,只有一种情况建议观...
(展开)
否认桑德拉是“性转版传统丈夫”的一个角度
我看电影时的一点发现,就是电影对丈夫这个角色是否真的患上了病理性精神疾病的说法是模棱两可的。首先是男主是否真的患有病理性的抑郁症,全篇都没有给出一个实质性的正面回应。如果男主患病确凿无疑,那么给一个正面的诊断证明其实不是难事。其次,病理性的精神疾病是外部恶...
(展开)
对张艺谋来说或许有意义,对普通观众来说意义不大
连着看《满江红》《坚如磐石》和《第二十条》,给我的感觉是张艺谋人到晚年变得特别叛逆,似乎是前半辈子拍了太多以色彩和画面见长但剧情为人诟病的电影,到老了就想什么也不管地叛逆一把,把自己擅长的什么色彩画面构图统统甩开,就撒开丫子专攻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故事,...
(展开)
虚张声势的最后三十分钟
这篇影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后半个小时密集的反转和蒙太奇,把影片完全割裂成两个气质相异的部分。从揭秘施特劳斯反派身份开始(PS:这到底有什么好揭秘的,看得人想笑),影片从一个伪传记片(偏剧情片)变成彻头彻尾的诺兰式悬疑片。而且这段从台词到叙事都极大程度地暴露了剧本的短板和导演人文关怀... (展开)民族、历史,一切宏大命题巧妙又正当地遮蔽了女性的命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早晨刷牙,想起《大卫的伤疤》,忽然有点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略感失望。一个艰险出走的巴勒斯坦女性,在逃离战火后,因为抛弃自己的祖国和语言而饱受良心谴责,最终选择重回国境,在战火侵袭的土地上把生命交付给女儿,以达成生命的圆满。这是难民道德困境与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