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的播客 · · · · · · ( 想听1 )
锚的移动应用 · · · · · · ( 想要1 )
锚的游戏 · · · · · · ( 想玩6 )
锚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41 )
- 横跨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泳者,致敬那该死的胜负欲
-
锚
(小丑精神的首要是冒险)
评论:
Young Woman and the Sea
- 看老人种树而看完整部电影
-
锚
(小丑精神的首要是冒险)
评论:
老驴头
锚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锚 看过 焚城 (2024)
work of fiction但却像一篇工整的非虚构写作。垃圾场焚烧后爆炸及大气传播的连锁反应,灭城之灾的废土镜头,尤其是极其逼真的电子垃圾废墟,出现在大银幕就非常震撼,想来给一般观众看到垃圾围城的现状,也是灾难大片的一件功德了。在高层的应对与决策,消防员和市民群像(被抢购一空的货架),夜间旅游大巴转运牵引出一些记忆让人泣不成声。刘德华作为吹哨人将会议内幕公布给新闻机构,这种跳过上级的处理,在内地还是难得一见的,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游侠一般人物。最后给辐射物里外盖三层,将始作俑者的豪宅炸掉,还是挺有近年来《寄生虫》等片子的隐喻在的。
> 我来回应
台词“没有一个韩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变成了一种预言。结构有点像《偶然想起一些》,是从当下做过往的回溯,始于三人行的经典悬念。男女主在儿时就奠定下天生一对的基调,接受爱情战胜时间的假定后(12岁时已学会爱你),自然在往后一次次错过如何发生的故事中倾心。妈妈为女主安排了人生第一次dating,发达国家中产小孩跨国旅行并不艰难,丈夫甚至对两人的约会不加干涉……因此当传统爱情片中的阻碍不复存在,感情的存续女主是忠于自我意识的自由选择,就像她儿时其实是选择了移民一样。男女主在做一次次选择时错过了彼此(东亚版爱在),“因缘”的解释成为了放下的契机,前世、今生、来生,活在当下,不执着。街边等Uber的桥段,早有预感,却仍在女主哭泣时流泪。从诺贝尔到普利策,如今在东村的公寓里,依旧会用托尼奖答复,爱女主。
订阅锚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