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无数次遇到这本封面应该出现在盒马家的小书,当剩下最后一本时还是没忍住,好奇内容和书名到底有多无关。看完发现还可以,不过是十几二十年前风靡的意识流风格,现在看起来多少有些脱节矫情,咱也不认识Kathy Acker这么号人,也不太明白作者把自己和已故作者的生活经历拿出来坦诚写进小说是为了个啥,还用了人家Kathy的大名作女主人公,看不出是在纪念好朋友,更看不出是不是想要依凭“蹭流量”博眼球翻红一把。不理解但尊重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因为Twitter上一条与己无关的信息就从自己的婚礼现场跑路的,何况新郎还是个拥有5个动脉瘤比她年长29岁的中老年同行。希望作者能更负责地对待自己,对待身边人,尽量能不写作就别再写了吧。歇歇,歇歇挺好。
> 我来回应
以柏林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讲述了历史战争造成的被迫改变。期待值很高,信息采集点较低,虽然作者受益于年龄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痛苦转变,但可惜并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只是平平无奇地通过罗列百废待兴的城市内各大建筑遗迹、各类新生事物、移民风潮带来的民族仇恨的弱化、城市作风和当地百姓思维的转变等外在表象,试图给出柏林墙倒塌东西德统一后的真实面貌。文字真心不老少,但最可惜也最可怜之处就在于写作功底的严谨不代表扎实。层出不穷的重复赘述使得原本就略显枯燥乏味的地标介绍,显得越发平淡鸡肋。拖拉太久,硬头皮硬出锅盖头,总算百般忍受着看完了。爷爷写得很好,下次不要写了,专心感受退休美好生活,谢谢。
r的同城活动 · · · · · · ( 5个感兴趣 )
订阅r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