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优点是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人类文明与树木之间的相互关系,木材对历史发展起到的强大推动作用,细腻真实客观,至少大部分人是不会想着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角度思考一棵树一片林为地球人生活进程带来了多大影响。缺点是行文琐碎、过度跳跃,导致一个段落章节的事情还没有讲完,就开始拉扯下一个问题,以至于整条故事线被创得支离破碎,很是可惜。地球不仅需要反思,更需要即刻停手继续无谓浪费,除了天然树木,其他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原材料也会有一天反噬到我们自己身上,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不就很好地证明了资源扼杀的后果么?可每个人都知道,不可能有彻底放弃树木砍伐的那一天。书的味道很不错,纸张柔润原木色闻起来也有一股木有的味道,很是符合书里的内容。
作者硬生生把800字专栏扯成了18.8万字的长篇日记,虽然其中不乏真情实感记忆闪回,以及对巴赫音乐的个人理解,但讲真,刻意抒情的成分有点太过了,gayman不需要如此强烈地彰显自我价值,真的没必要,看得人格外疲累,啰嗦+毫无意义地阐述并无独到之处的对音乐的理解,甚至对巴赫编曲创作的一生都没能好好理解,强行带入自己的生活以及母亲的去世,扯拽出并不润滑的连接点,不知道是要卖惨才能继续写下去避免开天窗的新闻工作,还是母亲对他来说真的如此不值得珍惜,不吝挖掘出几乎毫无用武之地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这真的是亲情的友善表达么?很难理解这个家庭唯一的儿子究竟想要借助大师的乐曲,生拉硬拽上已故母亲的林林总总以及对方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不如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是纪念、是缅怀?还是纯粹自我感动,以为理解了世界?
哲学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学科代名词,而是一种审视生命之美的方式方法。行文流畅到比雨中德芙还丝滑,语言平实到如同唠家常,内容深入浅出,即使高中生也能轻松入手。属实难得佳作,也是几个月来看得最为投入和印象深刻的美味之书。虽然探讨的内容略显浅薄,但作者整合知识边角料、系统串联宗教历史的能力可见一斑。作为课堂教师,既能言传身教谆谆教诲,又能不吝才华分享毕生结晶,实在是人品学术均位居高堂的典范。哲学之树果然是棵树状图,抽丝剥茧的能力掌握了,剩下的就要由各位读者自行深入挖掘,探寻更为适合自己的独特视角,逐步积累经验洞识,最终形成独到的哲学观点,越发将事物发展规律和神秘人生美学阐释得淋漓尽致。毕竟哲学可以很宏观,又可以很微观,见微知著、仁者见仁,未来还需要踏出更多勇敢的脚步、运转更为快速的大脑瓜子啊。
r的同城活动 · · · · · · ( 5个感兴趣 )
订阅r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