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http://www.xiami.com/u/7093443?spm=a1z1s.6928797.1561534497.3.DYDO9K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599028/audio
(id: yasaburo,老年艺术家用)
→https://space.bilibili.com/3546717672704707
(id: 弥三郎先生の存在講談,行为艺术用)
【坟地】
第一个wb账号:Cir_星间初弥(2011.1.15-2020.2.27)
================================
【気まぐれ宣言】
2/2.5专用垢
互fo友邻里不管认识多少年觉得我吵随时unfo都可以
这里就是我用来发疯宣泄厨力的地方 哪天突然気まぐれ我也可能随时双向……
就是如此喜怒无常,因此也能接受他人的喜怒无常
================================
きっと大丈夫ですよ。いっぱい勇気と力を贈られるので。自分で選んだ道だから、困難を越える方法はきっと心の中にあったはずだね。目いっぱいやってくれ!
monomania INFP
魂ってものは命ではない。「誇り」だ。
一个把人生活做公路片的赌徒,情之所钟皆因缘际会
任是此岸漆黑一片 纵萤火之光不具温度 定要紧紧握住
毒々しい内容を連投して、TLを荒らすばかりので、ご自由に自衛なさってください。
🎃硝子ケージの中で悪犬がある。
毎日モッフモフモフと一緒に暮らすのもいいんじゃない?
星间芭蕉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星间芭蕉 分享网址 【神经多样性与社会互动】2024.11.15.迷你谈书会·第四讲_哔哩哔哩_bi...
【神经多样性与社会互动】读书会第四讲,阅读材料为:1)Gallagher - 2004 - Understanding Interpersonal Problems in Autism;2)Masataka - 2018 - Neurodiversity and Artist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这一讲主要从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角度聊聊孤独症(ASD)人士在社会互动上为什么和神经典型的一般人(NT)不同。核心问题是,在神经科学界盛行的theory of mind看来,孤独症人士无法与他人顺利社交的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一个有关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框架(即theory of mind,心智理论),这使得他们无法预测与他人的意图与行为。但是,说到底,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得以发育出这样一种心智理论?并且,且不谈心智理论是否可以解释孤独症人士的社交困难,心智理论在解释普通人的社会交往时能解释的通吗?社会交往的共识基础真的是想心智理论这样纯粹发生在认知层面的吗?Gallagher的文章试图告诉大家,对孤独症人士来说,他们与一般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困难发生在更加根本的层面:他们具身感知(这涉及五大层面:神经学的、感官/运动系统的、现象学的、行为的与认知的)的信息/信号,即心智理论得以发展出来的那些质料基础,本身就与非孤独症人士不同——孤独症人士和神经典型的普通人之间,缺乏一种基于感知的“初级主体间性”(primary intersubjectivity),而由此派生的,是他们进一步缺乏与神经典型人士之间的“次级主体间性”(secondary intersubjectivity),即与他人形成共同关注(shared attention)的基础。第二篇Masataka的文章是比较简单的scientific report,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但是对于我们理解primary/secondary intersubjectivity非常有帮助,算是一个辅助阅读。 【*这里说明一下,我在视频里讲到shared attention时候举的例子其实错了……我提到的Margret Gilbert、以及我举的周末一起去买菜的例子,是关于shared intention(共同意向)的,而不是shared attention(共同关注)。二者相关,但并不相同。只能说我的ADHD使得我又擅自把一个新的东西(“共同关注”)错看成我熟悉的东西了(“共同意象”)……但是那个例子的部分单独摘出来听是没问题的!特此声明!】
星间芭蕉的评论 · · · · · · ( 评论3 )
- 由她推翻,由她守卫
-
星间芭蕉
(2/2.5专用垢)
评论:
Serial Experiments: Lain
订阅星间芭蕉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