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遥相顾的广播

墙头马上遥相顾 说:
2019-12-16 23:10:53

高以翔不幸去世那天,我和某互联网公司的一起吃饭,聊到娱乐行业的高强度,又聊到互联网行业的996、不少公司狼性的企业文化……其实除了互联网和这次热议的娱乐业,许许多多的行业都是如此这般的损耗性工作,损耗的除了身体,还有精神。 愈发觉得,从深层次上讲,这种高强度、损耗性工作模式的源头,或许深藏于于东亚文化的基因之中。从父母的"我为你付出一切我都是为你好啊",到学校里教育的"头悬梁锥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生人",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再到工作中的"比你xx的人都在xx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这种鸡血崇拜在新自由主义资本驱动下愈演愈烈,与物质崇拜、内卷化、社会达尔文等形成共振,最终形成不断自我强化的鸡血社会生态。 如果仅仅是物质匮乏或者是机制安排的原因,倒还相对容易改变。但一旦涉及到文化基因,彻底改变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你会发现,要说穷吧,日韩港台早就不穷了,可还是那么搏命压抑。要说环境吧,移民到了欧美的亚裔特别是华人,还是照样买房拼娃,和在亚洲时没两样。 小时候在部队大院看过一些老的黑白电影,印度电影永远是欢欢笑笑,从头跳到尾,朝鲜电影永远苦大仇深,从头哭到尾。再后来看港台片,看日韩片也都是类似路数,总结为四个字就是 ——用心良苦。恋爱就要付出一切,把心窝子掏出来,爱你爱到骨头里,自我牺牲换取对方感动——很少有像欧美电影里男女主互相欣赏、平等对视地走到一起。干事业就是要拼命三郎,成功者一定要多么多么艰辛,多么多么不容易,要无限煽情充满泪点。 这种努力吃苦的文化,很容易培养出情绪化的巨婴——具体表现就是情绪施压、道德绑架。在工作中,听到"XX已经那么努力了,你还说人家",听起来像极了父母嘴里的"我对你付出那么多了,你还这样不听话……"恍惚中发现,很多不同领域事情真的从根上是相通的。看那些明星名人讲述奋斗史,如果讲的不够惨不够艺术人生,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看综艺选秀,选手一定要讲述一段艰辛的心路历程,不把评委和观众折腾哭誓不罢休。似乎在我们的概念中,从来没有平和、安静但又自信、从容的成功路径。 在这样的文化下,怎么可能不996呢?吃苦(自我摧残)=努力=成功。累垮了的身体,往往成为劳模和标兵被夸赞的优点。工作一定要有压力,要够惨,够辛苦,才算合格。加班不但值得表扬,还要理直气壮的晒给客户看。酒桌上一定要喝到吐,身体难受但表现得到位。当心理上习惯了压力之后,没有压力也要造出来个压力。所以哈佛四点半的图书馆才能在大洋彼岸被以讹传讹。人们不在乎是不是真努力,但一定要追求看起来很努力。 你也许觉得,自己年轻力壮,钢铁之躯,再鸡血也OK。可惜的是,有句话说中国人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追求比别人幸福。所以电影院效应永无止境,再鸡血的人,也还是被更鸡血的人给比下去,996在007面前,就成了懒惰。 在这样的因果循环下,人们收入越来越高,物质越来越丰富,可却活的越来越拧巴吧。人人心中都想逃离这个怪圈,但很少有人真正敢说:对不起,这个游戏我不玩了。 但我们终将认识到,苦难文化,孕育不出真正的创新,培养不出伟大的人才。尼采说"最动人的美不做暴烈醉人的攻击"。真正的成功、高质量的产品、精彩的创意,一定是在轻松、平和、坦然、自信的氛围中产生的。鸡血压抑的环境只适合富士康那样走量的复制品生产,能培养出一个个技术工人,却鲜有改变世界的思想者。更致命的是,这种鸡血文化,像紧箍咒一样,在思维上限制你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让你将这样的基因代代遗传。 只可惜,我们早已主动蒙上了自己的双眼。在追求成功和幸福的路上,最终沉溺于用力过猛的平庸和悲哀而不可自拔。

墙头马上遥相顾
墙头马上遥相顾 (北京)

溪流满了 诗歌溢出来 溪流低落 我们堆石头 原创文章与摄影作品均受法律...

> 返回墙头马上遥相顾的全部广播

1343人赞  · · · · · ·

一天八瓶椰奶冻
一天八瓶椰奶冻
虎皮卷卷
虎皮卷卷
LemonSeed
LemonSeed
知不道
知不道
[已注销]
[已注销]
喵呜
喵呜

1736人转发  · · · · · ·

Yueyang
Yueyang
巴拉拉
巴拉拉
Chromatica
Chromatica
LemonSeed
LemonSeed
么么哒
么么哒
广州舒淇
广州舒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