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源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2 )
哮源关注的小站 · · · · · ·
哮源的音乐 · · · · · · ( 1张听过 )
哮源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哮源 看过 晚春 晩春 (1949)
1949 年的作品,现在再看,惊讶于导演的先见之明,也许在当年显得惊世骇俗,但在当下倒十分贴切。情节非常简单,丧偶的父亲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照顾父亲无微不至以至显得过分依恋,即使二十七岁依然拒绝结婚,而父亲为了女儿幸福编造自己再婚从而促成女儿迈入婚姻的这一步。这样的剧情被导演拍得隐忍、绵长,有时又过于直接乃至怪诞,仿佛在直路上不时地蜿蜒行走,难怪对于背后的解读一些观众感到不适。但我想,所谓的“恋父”太过低级,这不是小津要表达的东西。女儿对于离开父亲步入婚姻的拒绝,是对于当下长久安全、牢固的生活状态的捍守,是对未来也许充满危险、变化的担忧。有意思的是,从表层来看,女儿的“恐婚”、“大龄未婚”,与当下社会状况契合。而从深层来看,人与人、社会与人的关系,将自身安置于何处的难题,始终是他电影里的命题
哮源 看过 雨中曲 Singin' in the Rain (1952)
«雨中曲»雨中唱跳的片段过于经典,以至于以为早看过,实际上直到昨天才完整地看完。难以想象这部 1952 年的老片子,即使今天看仍不过时,甚至难以逾越。每一秒变幻装束的服装场景秀、随时出现的踢踏舞、在彩带四溢的舞台上一群斜分短发的舞娘……演员的舞蹈精准、收放自如,歌曲旋律悦耳、欢快,是怎样做到在这般复杂的动作编排下,行云流水到好像本该如此轻松的地步?最开始看时,确实会觉得有些沉闷、老气,可一旦开始歌舞部分,整部片子像是点燃了一束花火,而后随之的是不断绽放、越来越绚烂的漫天烟花,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当然,这也说明歌舞片的弊病,歌舞大于情节,但瑕不掩瑜。电影里的纯真浪漫、复古格调,演员的高水平素养,这些恐怕使其成为难以复刻、甚至带有淡淡哀伤的黄金时代的绝唱。
本页永久链接: https://www.douban.com/people/youhuangtanzhen/
订阅哮源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