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童院 短评

热门 最新

52 达斯佛™ 看过 2008-12-21 20:21:23

有脂肪肝的导演都是好导演

12 汪金卫 看过 2019-04-14 18:04:03

【北京电影节展映】胶片版午夜零点场。几乎从不看鬼片的我,却被这部影片深深吸引。希区柯克曾言,让观众在炸弹爆炸前先知炸弹的存在,此乃悬念。本片即是这一观点的完美践行者。战争背景下的儿童为主角,节奏完美,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完成度极高。相比善人变成的善鬼,恶人才更可恨可怕。相比一惊一乍吓唬人的恐怖片,我更爱这种走心的。极佳商业片。

17 TORO VAN DARKO 看过 2010-06-17 06:57:38

比较起之后大热的《潘神迷宫》,我更喜欢Guillermo del Toro的这个鬼故事,诡异迷离的梦幻世界和战争背景的现实世界交杂着的是人性善恶的纠缠,剧本配乐摄影构图调度全面出彩,共同谱写出这首迷幻中带着忧伤情绪的诗。其中鬼童的形象堪称一绝,诡异且绚丽,令人过目难忘。

43 大奇特(Grinch) 看过 2013-09-02 09:35:25

把它当成恐怖片就输了,鬼故事只是琥珀,战争与人性才是困在琥珀中的昆虫。鬼是什么?与人性的恶相比,鬼本身才是受害者,人性的恶才是真正的魔鬼。

40 内陆飞鱼 看过 2017-07-01 11:48:36

吉尔莫·德尔·托罗拍小孩子还是很厉害,《魔鬼银爪》《鬼童院》《潘神的迷宫》算是成长三部曲,温情脉脉的恐怖片,画风色彩很棒,《环太平洋》也有孩子,不知《猩红山峰》有没有,可惜像多数导演一样,一去好莱坞基本上就没个性了,就像进了劣质商业片大染缸。

41 桃桃林林 看过 2010-06-06 14:22:56

看过几部关于孤儿怨的恐怖片了,果然这种冷漠的地方是恐惧的滋生地。确实会想起后来的的潘神。琥珀色是为了怀旧

8 神仙鱼 看过 2019-04-14 02:39:09

引信被拆除了,炸弹里仍有回响;相信科学的人类,却在反反复复制造「鬼事」。鬼就是我,是藏在每个人心里的暗影。缓缓深入述说的途中遍布隐喻,恰到好处的描出战争与人性的阴云。被抛弃的人只能孤独冷漠无情作恶过一生吗?陀螺用他的纯真温情给出了一种回答。//北影节午夜场

15 鬼腳七 看过 2014-08-20 21:28:29

被隐入背景的混乱时代,无尽的贪婪和从前的罪恶,善无法制止恶,那我们还有最后的一招。被含恨沉没的童年和沾染血污的童年一起,在这个封闭的孤儿院里,而全世界的牺牲者报了仇。

12 影志 看过 2019-04-19 00:23:13

陀螺总想通过故事升华更高主题,但是明显没升上去,还被噎着了。这个鬼感觉是来走秀的,哈哈…

26 欢乐分裂 看过 2013-08-01 16:22:42

2024-5-25重看;“一种情绪的及时静止,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一只昆虫被禁锢在琥珀中。”宛如潘神之预热,在战争的废墟上书写一曲温柔而悲伤哀歌,温柔醉人的金黄色调混合鲜血的惨然,和夜景的森然成对比,黄昏的暮色对应欧洲濒死的文明,结尾医生守护大门并目送孩子们走向远方,是一种精神之火的传递——被血与火包裹的记忆沉进水底,被遗弃、被伤害的灵魂们获得安息,「鬼」的意象是死魂灵的集合。 暴雨夜天降炸弹,简直神来之笔。

14 火娃 看过 2013-08-19 16:02:34

7.0/10。德尔·托罗“黑色三部曲”之二(另两部为《魔鬼银爪》和《潘神的迷宫》)。没能出现各种艳魔造型让我倍感失望,主要还是以剧情和气氛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拆除引信的炸弹象征着法西斯年代留下的永久性阴霾;摄影不一般,但相比《潘神》实在太一般了,而且还有点故弄玄虚。。。

7 冰红深蓝 看过 2017-01-23 12:13:53

的确更像是[潘神的迷宫]的试水前奏,无奈中的温情感还让人想起[孤堡惊情]。不过整个故事充满了滥俗的桥段和直白的符号,本可深挖的西班牙内战也基本沦为了背景板。鬼孩子的造型设计得比较新颖独特。| 有些东西死了却还像是活着,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困驻于琥珀中的昆虫。(7.0/10)

1 第七大陸 看过 2020-03-25 22:57:20

应该是我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部陀螺,鬼做的好,时代伤痕混着个人伤痕(群体伤痕),暴力的孤儿来自鬼童院本身。

1 Riobluemoon 看过 2013-08-22 20:02:28

6.5分。好无聊的鬼片啊。这淹死鬼也太恩怨分明了吧?平时不出来的,碰上凶手才发挥力量。其实真要把这鬼从故事里拿掉,整部电影依然讲得通。本片唯一吸引我的,也只有那操场上的大炸弹了哦~~~

2 焚紙樓 看过 2018-04-01 23:23:13

托羅平生最佳。

2 宅拾叁 看过 2013-09-04 18:37:43

海报超赞。我不喜欢魔幻与现实界限难以区分的潘神,所以便不愿多想此方面方向的东西,恐怖的表面和隐藏的对战争的批判更能让我理解这部片子。

15 品客 看过 2013-05-24 04:46:17

对5组人物欲望的明确展示使得戏剧动作一下从外在的恐怖变成了人物内在的渴求。此外大量的符号、剧情隐喻了对西班牙内战的探讨,颠覆了观众对恐怖片的既定印象。最有意思的段落是孩子们用长矛杀死反派,而西班牙内战正是佛朗哥的长枪党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尾给与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20 K 看过 2012-10-06 12:11:45

#影评# 鬼童额角飙血的造型碉堡了!另,每个欺负人的大龄男童都会莫名有把弹簧刀,这算剧作的约定俗成么。。。

0 Paper Planes 看过 2010-11-16 14:54:47

把许多人的罪恶最终归结到一人身上,其它人的罪恶都洗白,这种编剧法则真是过于偷懒。到了《潘神的迷宫》才算是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了。

24 康报虹 看过 2018-01-21 12:04:43

什么是魔鬼?是注定的悲剧一次次的重演?也许只是一时之痛。有些东西死了却还像活着,激情戛然而止,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困驻于琥珀中的昆虫。魔鬼,是冒着血烟的鬼童?还是利欲熏心的人类?有人拿死婴泡制的朗姆酒赚取利润,有人与亲手养大的孩子发生不伦关系。这是个以恶制恶的世界,我就是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