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的书评 (45)

绯村拔刀斋 2023-01-11 13:56:05

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全部问题所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随着岁月的流逝免不了会向你逼近过来的问题。那个关于人生意义的伟大启示,从来没有出现。也许这伟大的启示永远也不会到来。作为它的代替品,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小小的奇迹和光辉,就像在黑暗中出乎意料地突然...  (展开)
Privacy.Young 2025-07-18 02:03:59

伍尔芙的“灯塔”,静止与孤独,对死之自由的渴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灯塔”是伍尔芙《到灯塔去》中的关键意象,有关它含义的解读有许多角度,最浅显的一层是詹姆斯年少时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也可能是拉姆齐夫人温暖体贴的女性力量,寄寓了大家对她本人人性光辉的怀念与追寻;还可能是一个荒诞的中心,拉扯着书中一个个内在世...  (展开)
月出剑阁 2024-06-05 21:16:11

阅读体验

那是五一假期后的某个调休,怀着痛苦挤地铁上调休的班,头和身体与他人自然融为一体,化为人潮涌动但寂静无声的一部分,唯有地铁的广播一刻不停的播报着,像是被运往屠宰场的一大群猪。 地铁上惯常读电子书,恰好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第一部分第十七章,一场简单的聚会,随着...  (展开)
Picaro Adelita 2025-05-23 11:13:5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力量,细读《到灯塔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悠游小说林》是我的系列文章,分享我近几年读过的经典小说。这篇文章聊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本文3400字,包括文本解读和片段赏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一些写作启示,及我对文学教育的一些思考。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感受和见解,也期待你把经典文学分享...  (展开)
张可乐爱吃kfc 2025-04-24 21:21:58

到灯塔去

不知道怎么的,这本书花了超长时间才看完。也许是它的情节不算跌宕,也许是它的译文太过晦涩,我并未走进这个故事。我尝试在脑海中创造出这样的画面:一座海岛,一栋白色带阁楼的别墅(虽然依书中说更像是公寓),楼下有门廊、花园、草坪,草坪的尽头连接着沙滩、大海。阳光是...  (展开)
追不到的光芒万 2025-03-10 00:21:10

到灯塔去

很不喜欢作者多处对于处女纯洁的赞美话术 但是伍尔夫确实很灵 幻想的美是美而不扭捏 不繁杂 不混乱 如她意识流的话语 是随心的舒展开的 和杜拉斯形成体验感的两极 伍尔夫细腻 想象都太绝了 夫人的心态入手来挣脱女性自我付出实质上贬低自我的困境 并以夫人去世证明男性缺乏自我...  (展开)
kay 2024-07-31 15:56:27

《到灯塔去》——让我看到了女性的自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经典能经典,是因为这部作品经过了时间的验证、通过了无数读者的考验。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经典作品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意识流的作品。如果对于意识流是什么形式没有概念,大家可以暂停一下,先去了解了解。我认为在...  (展开)
陈子页 2024-03-30 13:36:58

周末沉浸式时光,再读弗吉尼亚·伍尔夫。

每个人总会有那么一刹那,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去追寻某样东西,或者完成某个梦想。但这种冲动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淡去,变成了遥远记忆中的一座灯塔。 我在读这本书时,像是走进一片迷雾之中,既想放弃,又舍不得错过。伍尔夫意识流世界深邃又迷人,读后仿佛在迷雾中找到...  (展开)
米花居士 2024-03-24 18:47:45

伍尔夫、人物的流动性及女性主义

昨日看影展,《胭脂扣》映后嘉宾正好提及性别的流动性,讲西方当下的一些女性主义活动过分计较于性别框架和对立,从而缺乏美感也不够真实。 于是便想到伍尔夫——伍尔夫的作品不缺少对两性关系的探讨,但她的落点却从来不是树立框架,而总是是落于具象的;或者说她的话外音一直...  (展开)
lovely 2024-02-05 17:35:56

意识流小说也一样很吸引人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伍尔夫的书,也感谢在现在这个年纪与它相遇。而这更像是一种命运,无法抗拒。 那天在微信读书里参与读够五分钟可以免费领取这本书的活动。对这个作家略有耳闻,书的封皮也很吸引我。便大概翻了一下下面的评论,一条差评说整本书不知道到底在写些什么,一半多的...  (展开)
玛丽狗杨 2024-01-12 13:12:30

我与这些幻影一块儿嬉戏,犹如我和你的倩影一起徘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紫罗兰和常春藤编织的花环,从高处缓缓飘落而下,它象征着到灯塔去的漫漫长途,落下帷幕。本来乘一叶扁舟,就能快速到达的地方,却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期间,伴随着拉姆齐夫人及其儿子、女儿的离世,灯塔,也从物理层面的度假目的地,变成了精神层面的心灵之归宿。时光流转...  (展开)
Lafayette 2024-01-01 09:44:39

《到灯塔去》——因为短评字数太多而改成的长评

还记得多年前,高中邻桌向我推荐过这本书,不过当时我正被《魔山》折磨得死去活来,实在无法再阅读它了。在多年后的现在,我还是遵循着记忆中的名字阅读了它,就像许多萦绕在脑海的事直接或间接地在我身边发生一样。 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方式超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笔下的世界...  (展开)
新一一 2023-12-28 19:55:18

读《到灯塔去》伍尔夫

读的伍尔夫的第一本书,被文笔美到失语,心思纤细敏感文字如珠如玉。 拉姆齐先生:学术上有所成就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学者,善用名人效应对女性进行同情心绑架,要求子女们绝对服从,孩子们眼中的暴君。 特拉姆齐夫人:蜡烛一样的人生,照亮一切身边的人,唯留自己在阴影中。照...  (展开)
F☆am Illusi☆n 2023-11-23 13:46:07

难以想象我最讨厌的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女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令我不安而且狂躁的书,阅读过程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比任何克系作品都让我更加焦躁。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潜意识感到威胁,本能告诉我快逃,但我不知道自己被困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危险来在哪里,不知道要逃向何方。 终于在拉姆齐夫人死了之后,我心中难言的危险总算消失...  (展开)
去非 2023-01-18 14:03:35

生命是一场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阑风长雨的征途,不可回头,灯塔就在前方。

书名:《到灯塔去》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瞿世镜 出版社:上海译文 总页数:366(其中包含24页译者序) 字数:15万 2023年1月4日开始读,1月18日读完,历时14天,平均每天读两个小时左右。有点漫长,但过程很美妙、令人沉醉。我读书向来慢些,尤其是阅读文学。 《到灯...  (展开)
王麻子 2025-10-05 06:52:46

在时间褶皱里打捞光与爱——论《到灯塔去》中的存在困境与精神救赎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从来不是一部关于“抵达”的小说。当拉姆齐一家在苏格兰岛屿的夏日别墅里,反复谈论“明天是否能去灯塔”时,这个看似简单的出行计划,早已被伍尔夫编织成一张覆盖生命、时间与存在的细密之网。小说以“窗”“时光流逝”“灯塔”三部分为骨架...  (展开)
林奕含 2025-09-28 19:22:26

《灯塔行》《海浪》

我心中存有许多文学的分类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没有空间]以及[有空间]。这没有孰优孰劣的辨别。纯讲空间这事或许比较好解释:读一本书的时候,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词的声韵和联想、一句话的画面和联想....让你放下书,作一场悠远的白日梦。最明显的例子,波德莱尔, 巴黎的忧...  (展开)
数秋 2025-07-10 17:42:41

读《到灯塔去》:“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

再读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被评论区一位读者的引用的一句话触动—— “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 拉姆齐夫人总是像太阳一下,给别人送去温暖与光明,照亮孩子和丈夫内心黑暗的角落。 在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满载着兴趣想要探索之时,她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  (展开)
0_0 2025-06-09 13:45:05

一点想法

译者在文前的导读深入浅出,对阅读的重点是个很好的指引。第二部用散文诗表达十余年光阴的流逝,如梦如幻,像水一样自然地流淌,实在太美了。 坦白来讲,我并没有抱着一次就读懂的企图和自大来阅读它。难啃的文字需要两遍三遍地反复读,才能从坚硬的外壳下吮吸出风味。这本书所...  (展开)
2025-04-16 17:00:26

2025年4月16日读完记录

这本书读得非常认真,除了最开头的六十页,后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其实现在很少这么逐字读书)。 书是公司同事送给我的,对于伍尔夫,本来是没有多大信心(担心会感受不到有趣而中途放弃)翻开来读的,但是收到同事送书,就有一种出于人情上的不得不读的感觉。 开始阅读...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5条)

订阅到灯塔去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