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3月14-—15日 地点:扬州 人物:小小和大头翔
【1】扬州慢
这是第二次来扬州了,比起上一次的匆匆而过,这回就显得从容的多。总感扬州,无须留心,处处景。穿行在仅有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里,浅草弄堂,平民住处,上百条弄堂彰显着过去潮湿的记忆,一家挨着一家的小铺,遍布街道两旁,吃穿玩用,应有尽有。两旁的梧桐还光秃着枝丫,我止不住的几次表露,真喜欢这里的树,是这样见识过盛世繁华也遭遇过冰宫冷落依然可以荣辱不惊淡定自如的大树。思绪像是被拉扯进吴涤清的那首歌曲《烟花三月》里: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一个慢字,那该是对扬州最好的诠释吧。虽然我并不知道南宋诗人姜夔的这首自制曲中“慢”的涵义,却也在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里细细品味了一番,也在午后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的老大爷身上看了些零星片段。这种慢,让我感受到一个温和又充满温情的扬州,整个扬州城并没有太多的高楼,人们的视野还是那么宽广,扬州的市民也和这座城市一样,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大头翔在刚到扬州几个小时之后,就说,扬州是适合养老的地方。在离开扬州几个小时之前,又说,还是那句话,扬州是适合养老的地方。我懂这其中的言外之意,或许是太安逸吧,在这里待久了会忘记上路,年轻人还是要去年轻的城市。老房深巷,湖边绿柳,让游人流连,此情此景,都已经映画在心底,生活依然是生活。
【2】黄桥烧饼,忆苦思甜;街边馄饨,唇齿留香
因为都没有吃早饭的原因,把住处安定好,我们就寻觅着在街边找点吃的填填肚子。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位于老城区的国庆路上,看到黄桥烧饼的招牌比较显眼,就过去买了两个烧饼,味道还是很不错的。黄桥烧饼原产于苏北泰兴黄桥镇,它之所以出名,与着名的黄桥战役是分不开的。在1940年,新四军日夜战斗,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黄桥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焦急。于是当地群众就日夜赶做冒着危险把烧饼送到前线来慰劳新四军。最后,新四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时隔30余年,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烧饼,激动的对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当然现在的黄桥烧饼与当年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做工越来越精细,口味也越来越多,如今再尝到正宗的黄桥烧饼,更多的是种忆苦思甜吧。
拿着烧饼,我们到挨着的一家小吃铺要了两碗馄饨,泛着几滴油花的汤水里飘着虾米和紫菜,沉下去的是十几个小馄饨,汤的味道超级棒,我们俩都疑惑怎么街边的小馄饨可以做的如此美味,面皮,肉馅,汤水,都没什么好挑剔的。
【3】小觉林,不依旧
与小觉林的缘分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就是上次来扬州的时候。那次排了很久很久的队去买它家的麻花,可惜很多时候虔诚也是没用的,我们愣是没有买到。好在后来吃到了朋友带回来的他家的麻花,听说,用素油做的麻花可以放一个星期依然香脆,不过我没有验证,因为拿到手就吃掉啦。
小觉林素菜馆过去是在扬州的教场里,晚清时开的,是当时扬州妙心痷觉林师太投资办的,那时的小觉林是专供寺院僧尼提供素斋素食的。它也是扬州的第一家素菜馆,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小觉林,门口有块牌子,上书“荤菜莫入”,想来令进入的人,顿生肃静之心。
如今的小觉林,早已经换上了两个菜谱,一个是黄色的荤菜菜谱,一个是绿色的素菜菜谱,尽管扬州人因为小觉林开荤议论纷纷了一阵子,可是事实已定,争议就暂且搁置吧。
我说,小觉林,不依旧。也仅仅是对纯粹的祭奠。
好了,我们来看一看小觉林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过人之处。我认为它家烹调的一大特色就是素菜荤做。既然小觉林的名字还是素菜馆,我们自然还是拿着绿色菜谱点的全是素菜。要了两个狮子头,它的原料是豆腐做的,看外形和肉做的狮子头没有差别,尝了一下,当真可以达到以素乱荤、荤素难辨的境界。大头翔推荐他家的溜脆火,就是把炸过的面筋再溜一下,是仿荤菜之味的鱼香味。小小推荐他家的炒面,口感筋道,又不油腻。对于很多人推荐的三鲜锅巴,我们俩倒都觉得不过平平。
老板给我们推荐了一道菜,但是当时我们没有点,是什锦杂菜,后来看了看网评,这也是小觉林最负盛名的一道名菜哦。下次去可以再去品尝一下。
【3.5】诗化的地方——绿杨旅社
不得不提的是这次的落脚之处——绿杨旅社,取名于清代诗人王渔洋《浣溪沙.虹桥怀古》“绿杨城郭是扬州”这句。绿杨旅社约建于清末民初,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翻新过的。等把入住手续办好,旅社主人让我们参观了一楼的展馆,里面陈设了一些当年旅社里的用品,书籍,纸卷,器具等。
时间过去了近一个世纪,绿杨旅社也走过了一个来世纪。期间很多名人都曾经来此住过,我们还去看了当年郁达夫入住的房间,布置的古香古色,透过窗子可以清晰的看到老街、行人。
在扬州沦陷期间里,绿杨旅社还发生过两件大事。一件是一名被抓来充当日军慰安妇的中国妇女在旅社里杀死一名日本军官后逃跑,后来有人写诗歌颂这名女子的勇敢忠贞。另一件是一天一个日本士兵要慰安所提供一名军妓,等晚上这名士兵和军妓见面时,相互惊呆了。原来这名军妓是这位士兵的未婚妻。就在士兵入伍侵华时,他的未婚妻也被征为慰安妇来到中国,不想竟在绿杨旅社见面。因彼此厌战和不堪凌辱,双双自杀于绿杨旅社。
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听到一个中年妇女对旅社主人说,环境倒是很好,但是硬件设施不行啊。确实是这样子,不过对于我们这些还在学校上学的学生来说,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大不便。看来不处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适应能力就是比较强的,想想这点,更加感谢生活的磨砺,扯远一点的话题,我想去西部待上一年或者更久,不论是做些什么,支教创业或者旅行,并不敢说是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哪怕我初衷是只是想要更加厚实充满写实感的人生这样的狭隘。
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我曾进行过这样的思考。
【4】“山”外青“山”楼外楼(何园)
从何园和个园中选择一个作为此行第一个要掏钱买票的地方,毫不犹豫的选了何园。当然如果是和小韩逛的话我们会去个园。因为她喜欢竹子和竹海。
没有做任何功课,只是很早就知道何园又叫寄啸山庄,冲着名字而来。提起寄啸,就联想到古龙小说《萧十一郎》里提到的“玩偶山庄”,毫不相关的东西硬着牢固的在我脑海里相提并论着,从入园到出园。想起里面一个故事带出的三个结局,我爱的不爱我-风四娘对萧十一郎,爱我的我不爱-风四娘对杨开泰,相爱的终要分开-萧十一郎和沈璧君。谁又知这何园有几许公子多情小姐无意的无奈韵事呢。
何园是由清光绪年间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称之“何园”。我问翔子,“舠”怎么念?他说,不知道耶,估计念“刀”吧。我说,怎么可能呢,你认识?他说,不认识,不过文化人不都是碰上不认识的就念半边字吗。终觉得是件丢脸的事情,连主人的名字都不知道,逛的恬不知耻,大概我说话严重了,只是一直没忘这插曲,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百度百科里下,果然念“刀”,意为“小舟”,还有一个意思是“小酒杯”,后面的不常用,一个很典型的形声字,老祖宗的造字一直是那么简明讲究。大概此行何园或者此行扬州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个“舠”字,笑。
我猜大概是主人和西方人打交道甚多的缘故,何园里西洋味十足。又兼具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苏州为代表的私宅庭园之长,即使是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人也能从中领略一二。
进主景建筑前,有一木刻对联“月作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翔子说,真俗,可我觉得,真美。所有不加修饰词的句子对我都有无上的吸引力。主人的内心也一定如月光一般皎洁吧,我想。之于“船为家”,是指一船厅,这样的指出,也让我领略了一种四海为家的豪情而非无奈。当然这些也只限于是自己的联想了。
“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个中妙处,就只等因人而异各自评说了。我只是个游人,我不是主人,不便多说。
【5】单纯已过,成熟未满(扬大瘦西湖校区)
标题是很早就定好的,却是最后一个写的。
迟迟不动笔,怕写出的太伤。绿树。红墙。白桦。竹林。老房子。篮球场。坡地。石椅。男孩。女孩。台阶。爱情。自习室。海报。超市。电话亭。和……
我知道有些感受是写不出的。
就想起我迟迟没有写出的房山行,梦,毕业了和要毕业了,想的还是很不同是不是。翔子,沉默和开口,都是满溢和不足的青春馈赠的唯一礼物吧是不是。回程的车上反复听了几遍就记住的句子是这样说,在青春的土壤里,只有记忆是潮湿的,我们不是植物,不能在这片土地里生生不息,当我们回眸青春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很多人问我,青春的诀别,是不是意味着年迈的将近,其实青春,它一直都在继续……
【6】扬州教场
扬州城内的教场,原是清代干隆以前的练兵场。当年的教场是“饮食、理发、沐浴、评弹、歌吹、杂耍、押彩、棋局、相命、旧货、修理、花鸟、鱼虫和菜市的集散地,可谓是市俗文化的集大成的场所。”随着教场南北牌楼在1950年拓宽建路时的轰然拆除,这旧时繁华的唯一见证就永远的离场了,风光不再,见过的人永远怀念,不见的人不再提起。
这些年来扬州教场拆除一事,时兴时止,我们可以参与议论其中,但是不是局中人,我们看的清醒,也定会少了几分温情。几人欢喜几人愁?
在扬州感受到了太多坚守和跟随的冲击,从绿杨旅社主人的话语里,我可以猜测,再过些日子那里大概也有和众多酒店类似的现代化设施了吧,从小觉林开荤菜,再到扬州教场的拆,留,重建问题。每一个都对立着鲜活着尖锐着,那里的人们也一定在矛盾中思考着,权衡着……我想起人力车师父问我们从哪过来的,我们说无锡,他说,无锡比我们扬州发达多了,扬州比不了的,经济上生活水平都比不上的,语气那么自然,我知道他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说出了某种指标上的事实。对于像我们这样还不为柴米油盐贵贱挂心的人,我听来是痛心的。可是,这痛,是拉车人更多,还是坐车人更多,又谁知呢。
走在市区里,我留意到主路上已经打出“教场——秦淮仿商业步行街”的广告牌,很耀眼,在官方眼里这是一项推动古城街巷商业复兴的项目,旨在打造成欲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齐名,未来苏沪的三大文化商街。
我不懂综合效益是怎么算出来的,可是也知道这确会为扬州带来无限商机,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又可以作为领导者的政绩。我不懂从拆除到改造这其中不同有多少,可是也知道大千世界,岂能尽如人意,祸兮旦福,终究要留给岁月世人去评说。
物是人非,物亡人存,物非人非,哪一个会让人好过一点?人生在世不称意,考虑最多的终归还是生存吧。我在这里,生活是生活。我不在,生活仍然是生活。
你们看扬州人是怎么看,怎么说:
“拆迁拆建,顺乎自然,还多还少,凭其心田;
分远分近,看谁走运,回不回头,听天由命。”
你们看这城里主人怎么看,怎么说:
“整治旧教场,但愿日后重返;
泪别老故居,只能梦中相见!”
之所以留意了这,多少和我的论文相关吧。保持敏感还是好事。
扬州教场,下次再去,就是步行街了。观望之。
【7】富春冶春共和春,春满广陵城
又一次到了鼎鼎大名的富春茶社,这里是分外卖和点餐的。还是建议大家点外面的套餐,我吃过的有9块5和15块钱的两种,07年来的时候还是6块和12块呢,包子价飞涨呵。9块5的里面有八个,分别是两个千层油糕、翡翠烧卖、豆沙包、青菜包、霉干菜包、三丁包、汤包,个人除了青菜包和霉干菜包,都挺喜欢的,觉得豆沙包和三丁包超赞,不过富春是不能当点的。
还记得第一次来扬州没有时间去冶春坐坐,那时就觉得遗憾,想着再来扬州一定要去冶春喝茶吃点心。并不是法定节假日,茶社里桌子又够多,人还是爆满,我们等了很久才排上座,虽然已经过了吃早茶的最佳时间,又没有占到窗边位置,依然觉得十分欣慰,尽管说冶春的名气似乎不如富春那么大,可是主观上从一开始就很喜欢它,吃过之后,更觉还是冶春的味道好。难怪我有听说大多数当地人都去冶春不去富春的。我强烈建议大家到这里不要买套餐来吃,更不要一高兴一人来一客,一来是贵,二来两人来一客吃的不痛快,一人来一客套餐你也吃不完,三来经验上来看套餐的东西都不会太好吃,所以还是单点比较明智。我们要的是虾肉蒸饺,2.2一个,5个起卖,就要了5个,味道还不错,挺逗的是,明明说的是蒸饺,上来的却是包子状,不错不错,赚了。豆腐皮包,2元一个,要了2个,超级好吃,下次一定还点这个。徽州五仁饼,2块一个,5个起卖,也要了5个,味道很好的小点心,还要了两杯碧螺春,4元一杯,可以无限续杯,这个嘛,就是意思一下,马马虎虎吧,反正又不贵。
皮包水,咱也算体会到了扬州人喝早茶的那种闲适,虽说满屋子里绝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拿自个不当外人,权当是在自家屋子接待天南海北的各路朋友了。反客为主,也算得上是厚脸皮的又一境界了。
最后推荐家老字号,也是我们离开扬州前吃的一家饺面馆,共和春饺面馆。这里的“饺”,指的可不是饺子,而是馄饨。我们点的扬州炒饭,蒸饺,虾籽馄饨,锅贴。他家的虾籽馄饨很有特色,可以去尝尝,蒸饺做的很好吃。至于炒饭和锅贴,就一般吧。可能是肚子饱了,嘴巴就挑剔了。好吧。耳听为虚,只是提点个人感受。
【8】尔“瘦”吾“小”,相得益彰
杭州有西湖,扬州“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镇江有金山,扬州“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此乃巧借。
这其中体现“借”的还不只于此,里面的白塔也是“借来”的呢。相传在干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五亭桥一带景色时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看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扬州的盐商当即连夜用白盐仿北海白塔的图样堆成了一座白塔,也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我们听了导游讲扬州和尚和镇江和尚的故事,也就是小金山名字的来历,也知道五亭桥的桥身有15个桥洞,在中秋之夜来此说不定可以领略到15的月亮16圆的人间胜景。信步而过碑廊处那是古人今人留恋扬州所抒的情怀。来到了这里,就不再去问二十四桥何在,不去追究到底是不是24座桥,翔子提议数数多少台阶,一半是24个,是巧合还是有深意,也不愿理会。
难得糊涂也难得清醒着,参悟这自在与如来。
附:我们去的时候是3月15号,是扬州女人节的最后一天,所有女士在3月8号到3月15号来瘦西湖只需60元,男士还是原价90哦。呼呼,扬州,我爱死你了,真庆幸我是个女的。
【9】疯狂的黄包车
宁浩啊宁浩,要不您考虑考虑再拍个片子,叫疯狂的黄包车。在扬州城一片地,除了走路,做了为数不多的三两次公交车,就是做黄包车了。不贵。有时便宜的你哪好意思再砍价,光觉得自己赚到了。有时觉得价高了就杀杀价,扬州人好商量,多磨磨价就下来了。
在风景区路上做人力车感受到的是两边宜人的景致,空气清新,听师傅讲讲扬州新景新貌,觉得那叫一个惬意。
我们最后一次做黄包车是从瘦西湖南门到菜根香饭店,途径扬州市中心,又加之周末和下班高峰,路上行人车流量可想而知。师傅开车那叫一个灵,跟泥鳅似的,一路按铃,喊着让过让过,我们坐在车上,不夸张的说,那是随时准备人仰车翻,壮烈牺牲呵。
扬州城的交通隐患实在令人堪忧,哎,刺激是刺激,还是要小小感慨下。
嘿,宁浩啊宁浩,要不您考虑下我意见呗。也不知咋联系你。叹,可我真觉得这点子不错。
【10】一梦扬州,谁先醒?
是我吗?
冷月无声。
记少年,笑。早已经不是少年的年纪,尴尬的岁月。每每看台湾那边的综艺或者香港新加波的明星访谈里,都是40左右的女人还自称是女孩。越来越不觉得可笑。是一种尊重吧。
我想,会有这样的期待,再去扬州,相对诉平生。
记少年。